咨詢熱線:13127100054
來源:官網 作者:管理員 發表時間:2023-5-26 2:40:25 點擊量:153
溫馨提示:網站公告內容1
元宇宙的時代給社會帶來了全新的價值體系,在未來的世界里,職業可能不再是編輯、建筑師、開發者、設計師等等傳統職業,而是集多學科多崗位為一體的復合型職業。更多的職業需要充當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橋梁,并且實現數字孿生的構建。
除此之外,元宇宙帶來了更優質的互操作性,要求我們成為更好的傾聽者和溝通者,根據社區的需求來更好的完成我們的工作,并將社會影響和責任放在首位。
元宇宙是一個開放性的世界,需要用戶的參與才能定義和實現其價值,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認真的思考,元宇宙的時代來臨了,我們準備好了嗎?
前兩天,蘋果在春季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了iPhone 13 Pro蒼嶺綠新配色,將于今日正式開始接受預定,起售價7999元。
在發售之前,有海外網友提前曝光了大量的iPhone 13 Pro蒼嶺綠疑似真機圖,讓我們可以提前感受一下新配色的效果。
根據圖片顯示,此次曝光的iPhone 13 Pro蒼嶺綠視覺上看起來更加明亮一些,這與拍攝環境的燈光有關,相比此前曝光的暗色調要好看了不少,看來新配色受不同光線影響呈現的效果也一樣。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iPhone 13 Pro蒼嶺綠配色,iPhone 13的綠色版本就不太受人待見了,網友們幾乎一邊倒的覺得難看,估計這個新配色的購買力會差很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iPhone 13 Pro蒼嶺綠可能會在開售之后短期內出現一機難求的情況,而iPhone 13的綠色就不能確定了。
繼“西氣東輸”、“西電東運”之后,又一個橫貫我國東西部地區的國家級工程“東數西算”全面啟動。受此影響,A股數據中心、云計算相關個股大漲,依米康、首都在線等漲停。
國聯證券預計,僅以目前每年我國數據中心需求500萬標準機架,按照每標準機架10萬-15萬元投資計算,每年總投資規模將達5000億元—7500億元。
“東數西算”拉動投資,將帶動哪些產業?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什么是“東數西算”?發改委在2月17日發布的政策解讀中介紹,“數”指數據,“算”指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東數西算”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東數西算”算力樞紐節點和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邊界 圖/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
上海證券報表示,權威機構和專家估算“東數西算”工程每年投資體量會達到幾千億元,對相關產業拉動作用會達到1:8。
國聯證券預計,僅以目前每年我國數據中心需求500萬標準機架,按照每標準機架10-15萬元投資計算,每年總投資規模將達5000億元—7500億元。此外,權威人士指出,“東數西算”工程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預計啟動后將每年拉動4000億元人民幣投資。
“數據中心產業鏈既包括傳統的土建工程,還涉及IT設備制造、信息通信、基礎軟件、綠色能源供給等,產業鏈條長、覆蓋門類廣、帶動效應大。以統籌優化布局,促進數據中心精準發力,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眹野l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孫偉介紹。
國金證券認為,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有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投資,推動區域平衡發展,增加就業,支持西部算力樞紐圍繞數據中心就地發展數據加工、數據清洗、數據內容服務等偏勞動密集型產業。
“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要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睂O偉說。
發改委認為,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大多分布在東部地區,由于土地、能源等資源日趨緊張,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以為繼。而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為此,要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通過算力設施由東向西布局,將帶動相關產業有效轉移,促進東西部數據流通、價值傳遞,延展東部發展空間,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具體來看,對于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對網絡要求不高的業務,可率先向西轉移,由西部數據中心承接;而受限于網絡長距離傳輸造成的時延,以及相關配設施等因素影響,工業互聯網、金融證券、災害預警、遠程醫療、視頻通話、人工智能推理等對網絡要求較高的業務可在東部樞紐布局。
提起蘋果,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許是“創新”。自這個品牌誕生以來,蘋果曾經多次打破市場認知,推出各種理念超前的創新產品。作為蘋果的標志產品,iPhone系列更是一度以其超前的產品設計打破傳統按鍵手機市場的產品觀念,掀起了一股全觸屏智能手機的浪潮。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即便是最“虔誠”的果粉,也很難否認蘋果新品的日漸平庸。除攝影能力重回第一梯隊的多攝模組,以及能耗比一如既往領先的A15處理器外,蘋果已經無法像往年那樣讓人感到驚喜。沿用四年不變的劉海屏和機身設計,更是在消費者、媒體和廠商之間,逐漸發酵出蘋果已經失去創新能力的傳聞。
iPhone 13的“擠牙膏”,讓果粉們對iPhone 14這款產品更加期待。近段時間,供應鏈方面已經開始頻頻傳出關于新iPhone的消息,根據國內媒體報道,蘋果已經在安排代工廠進行iPhone 14系列的試產工作,目前新機器的設計和生產進行收尾性的調整工作。
盡管現在距離下一代iPhone發布還有半年多的時間,不過目前產品設計基本已經定稿并開始試產了。結合各方信源來看,蘋果這次將會舍棄劉海設計,iPhone 14很可能采用挖孔屏設計,果粉們的愿望在iPhone 14上終于可以實現了。問題來了,這款產品究竟能否成為蘋果恢復口碑的關鍵呢?
沒有劉海,多了感嘆號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iPhone 13剛剛發布的時候,就有韓國媒體The Elec表示已經得到了確切消息,iPhone 14 Pro系列將搭載打孔屏設計,而不是用了多年的劉海屏。
隨后,推特上的蘋果爆料達人Jon Prosser也確認了iPhone 14 的打孔屏設計,并且他還聲稱已經看到了去除劉海采用打孔屏設計的iPhone 14 Pro Max原型機,甚至曝光了一系列的渲染圖。
從早期的曝光圖來看,很多爆料人認為蘋果將會采用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居中挖孔設計。如圖所示,這樣的設計雖然看起來比較常規,但是確實能在提高屏占比的同時,提升下一代iPhone13的外觀顏值,從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
至于Face ID?蘋果自然也有準備。去年七月,蘋果獲得了屏下 Touch ID/Face ID 專利,專利報告中指出,蘋果將傳感器設置在屏幕后方,成像孔徑上方或相鄰的顯示區域以較低的像素密度形成,從而增加像素間的距離,方便接收更多的光線,從而讓Face ID順利工作。
說白了,就是屏下攝像頭的基本原理。
不過,這個猜想很快就被否決了。按照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祺的說法,因為屏幕顯示效果、屏下成像效果不佳,采用屏下指紋、潛望長焦相機和無打孔/劉海的真全面屏iPhone很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推出。換言之,今年發布的iPhone 14顯然是趕不上的。